Search

#投書【台灣社交距離App能否更加「開源」,以促進社會信任?】

能偵測是否有和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投書【台灣社交距離App能否更加「開源」,以促進社會信任?】

能偵測是否有和確診者接觸的「台灣社交距離」App上線後,一度有輿論質疑其隱私安全。衛福部和開發團隊在第一時間公布App運作原理,指出系統去中心化的設計,能讓使用者的資料僅保留在個人手機上,政府也無法知道所有使用者的資訊。也有許多資訊業界重量級人物提議,開放源碼是避免懷疑主義蔓延的最簡單方法。

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理事長翁佳驥投書指出,「公布原始碼」的確是個很好的方向。撇去為了「取信於民」的因素,目前英國、加拿大、西班牙⋯⋯等多國的COVID-19接觸系統,都有公開原始碼,西班牙甚至因此受惠,在民間協力下揪出程式中的bug。

翁佳驥指出,「Public Money? Public Code!(納稅人出錢寫的App,納稅人也應該能取得源碼)」是目前許多歐洲組織正在倡議的方向。一旦開放原始碼,App的維護不再只是一個團隊的事,而是全民的事,也能讓App的完善度更高。如果台灣社交距離App能做到這點,不但取信於社會大眾,也能向國際發聲,告訴大家台灣在防疫與保護隱私兩方面所做的努力。https://bit.ly/3qV4hqC

★提供觀點,促進思辨,#贊助報導者:http://bit.ly/2Ef3Xfh

#台灣社交距離 #開源 #原始碼 #防疫 #報導者


Tags:

About author
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 台灣正在經歷一場劇烈的歷史性改變,不論是新舊世代的價值變遷,或者新舊媒體的典範轉移,對新聞工作者都是全新的挑戰。 然而,無論挑戰多麼嚴苛與艱難,我們依然對新聞工作充滿熱情與信念,並且知道台灣社會需要一個能以真實而深度的報導,去挖掘重要議題、監督公共政策、推動進步價值,拓寬我們的國際與文化視野的媒體。 因此,我們決定成立一個新的新聞網站:報導者。 「報導者」這個名稱說明了我們將回歸新聞工作的初心與本質,致力於具有手作質感的深度報導;而做為網路新媒體,我們也將勇於探索網路新工具與呈現方式,重視網路的公共性與開放性,並結合各種進步價值與公民力量。 更具體而言,「報導者」會關注三大領域:在地議題的深度調查、國際與中港專題、文化與思想報導/評論。 「自己的新聞自己救」,我們深信,除了犬儒、失望與憤怒, 要改變台灣的新聞環境和公共領域,我們必須勇敢地往前走出一條不同的路,開始一場台灣的新聞小革命。
《報導者》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。秉持深度、開放、非營利精神,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。
View all posts